服务热线
13786820880
张荣圣:扎根基层三下乡 乡村振兴再赋能如何倾听群众、凝聚发展合力?张荣圣想出了妙招,利用夜晚群众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镇党委组织委员、驻村第一、村两委班子、代表农机360官方网站、积极、村民代表等围坐在一起,让老当主角,唠家常、说真话、谈问题,请老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猪草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在对话中寻求共鸣,在回应中解决问题,共商于屯村发展之计,这就是张荣圣创新会议形式组织开展的“围炉夜话”活动。整个活动没有官话、套话,大家畅所欲言,拉近了党群距离,围出了感情,围出了团结,围出了发展,围出了稳定,用一场场冒热气、接地气的“围炉夜话”,架起了党群之间的“连心桥”下乡 乡村振兴再赋能。
正式上任之后,摒弃“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急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沉浸式”调研,他牢记“五必问、五必访”的工作要求,频繁穿梭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对全村进行360度全方位“扫描”。他找到村里的老部、老了解制约村庄发展的问题,他找到村里的“能人”“致富能手”探讨村民致富的子,他与村两委班子共商强村富民之策,他来到田间地头同村民一起农活,在街头巷尾与村民拉家常,经过一个月的走访调研,基本摸清了村情,制订了《于屯行政村2024-2025年帮扶规划》,大家都觉得这个从省里来的“官”平易近人,接地气,好打交道,一下子拉近了同村民的距离,赢得了村民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为下一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打下了的基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驻村以来,张荣圣多次率领村两委奔赴各地,深入学习借鉴先进村庄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成熟经验与成功模式农机360官方网站,学习中草药、菌类及林果类种植技术,只为探寻契合本村发展的产业良方。2024年,借助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已建成560平米的高标准加工车间,2025年,将按照“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的工作思,计划投入100万元用于统筹建设高标准车间,待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张荣圣:扎根基层三。下一步,张荣圣将带领村两委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绿宝珠农业园的资源优势,稳步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改善种植结构,发展特种养殖产业,让更多村民从产业发展中受益,实现强村富民的美好愿景。
张荣圣大胆创新党建模式,把创建支部党建品牌作为提升支部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成功打造了“真情为民 用心服务”党建品牌。通过设立示范岗、开展志愿服务、搭建党群连心桥等举措,将党建工作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为村庄发展注入强劲的“红动能”,2025年3月14,于屯村被列入“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拟命名公示名单。
急难险重显担当,守护村民”生命线月份,东明县突发强对流天气,出现持续性降雨引发洪涝灾害,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处于拔节期的玉米危在旦夕。张荣圣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冒雨察看灾情,看到浸泡在水中的庄稼,他心急如焚。为解决田间积水问题,张荣圣又一次把支委会开到了田间地头,现场勘查、现场决策、现场部署猪草机。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组织机械清淤疏浚、开挖临时排水沟、设置警示标志……经过1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1200余米沟渠恢复畅通,农田积水顺利排出,最大程度降低群众损失。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战,不仅检验了村党支部的应急能力,更让村民看到了部的责任与担当。村党支部牛志波说,这次百年一遇的雨情,给村里工作带来严峻,也检验了党支部处置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实际行动树立了第一和村两委部的良好形象。
张荣圣在走访期间发现,村民的文化生活较为单调,很少组织团体的娱乐活动,村民娱乐主要以打扑克和自发地跳广场舞为主。春节前夕,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张荣圣同村两委以“悠悠赤子心 浓浓家乡情”为主题,举办了于屯村首届迎新春联欢会,整个活动由张荣圣亲自编导,还编写了三句半《夸夸咱们新农村》与村两委同台演出,借助“小舞台””展现“大文明”,全力营造欢乐、幸福美满、文明进步的浓厚节氛围。
为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张荣圣带领村两委以人居整治为抓手,开展村庄综合治理,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维修桥涵3座,安装太阳能灯156盏,维修铺设沥青面胡同3条,联系供电部门为新建27眼机井通了电,协调栽种绿化苗木1200余株,协调有关部门新建生产750米,人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宜居、和谐幸福。
在齐鲁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暂别城市的喧嚣,毅然奔赴乡村与大山深处,忙碌在田间地头,心系千家万户,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带领百姓增收致富,从脱贫攻坚的决胜战场踏上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而又光荣的名字——“驻村第一”。
张荣圣视村里的老人为亲人,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举办了“孝亲敬老饺子宴”活动,让村里的老人度过一个温馨、幸福、欢乐的重阳节。75岁的牛大爷告诉记者,“饺子宴”不单纯是吃饺子,更重要的是把大家的心凝聚到了一起,在村里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良好村风民风,吃顿饺子也许不是啥大事,但暖,尤其暖了老人的心,让那些外出打工的子女们也。
张荣圣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艰苦的成长铸就了他坚韧的品格与深厚的乡土情怀,即便身在省城,心中始终牵挂着乡村的发展。自山东2012年开始选派第一以来,张荣圣先后三次主动请缨担任驻村第一,这是他第三次担任驻村第一,也是第二次来到东明担任驻村第一。驻村工作对于张荣圣来说并不陌生,应该说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轻车熟,但现实未必如此。
张荣圣是第一群体的一个缩影,一批又一批的驻村第一,从城市来到乡村,舍小家顾大家,奉献,只为心底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大家共同的心愿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子。正如张荣圣在记中写到,“既然来当第一,就要对得起这个称谓,脚下沾上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最开心的还是看着村民们的生活一天天富起来,村子美起来。”!
乡村要振兴,党建须先行。三次驻村经历使张荣圣地认识到,党建引领始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在他的主导下,于屯村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等制度,通过常态化、规范化的组织生活,党性,强化队伍凝聚力农机新闻。为拓宽视野他带领村两委部和代表远赴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考察学习,对标先进找差距,寻求强村富民的子。
张荣圣,东明县陆圈镇于屯村的驻村第一,正是这群“乡村筑梦人”中的杰出代表。1974年7月出生于沂蒙老区一个偏远的小山村,2002年从部队转业到住建厅外联站工作,正高级工程师,2021年6月被委省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他驻村一年以来,时刻牢记第一“抓党建 促乡村振兴”的光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员的责任与担当,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民生,成为了村里的主心骨和村民的贴心人。
张荣圣高度关注民生,经常关心特困户、重病困难、残疾人等困难,每逢重大节,进家送去米面粮油等慰问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的关爱和温暖。同时,还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树立文明新风,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已逐步深入,切实减轻群众了负担,群众拍手叫好。
于屯村是党建引领乡村示范村,也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说起村庄发展,从无到有固然困难,锦上添花更是难上加难。张荣圣前两次担任的是贫困村第一,主要任务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这一次驻村的主要任务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和的转变让他再次面临挑战,如何助力一个示范村“锦上添花”是摆在张荣圣面前的重大课题。面对崭新的工作,张荣圣一点也不发怵,“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是张荣圣驻村期间的口头禅。在到镇报到的当天下午,还没正式上岗呢,他就按耐不住急迫的心情,便徒步12公里深入村庄,提前这片土地的脉搏。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湘江农机http://www.xjnongji.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QQ:188723539 电话:13786820880
地址:中国农机之乡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 EMAIL:188723539@qq.com
Copyright © 2024 湘江农机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15199号-2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