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加速海外布局 我国农机出口迈向高端化
时间:2025-08-14 16:17:51 点击次数:0

  三是推动农业产业链协同出海,整合农业种植、农机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上下游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例如,浙江金华建设的中非农业科创园,通过模拟非洲气候条件,培育适宜当地的作物品种,并结合作物生长特点开展农机装备“本土化”,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精准匹配,为农机出口提供了新模式。

  浙江省前2个月农机出口额28亿元,同比增长33.7%,全省4000余家农机企业中近四分之三有出口业务。据记者了解,浙江永康的企业通过差异化定制,手扶拖拉机年出口量达2.5万台,一季度海外订单增长30%。浙江金华2024年开始建设了中非农业科创园,2025年继续加快建设速度。该产业园区针对非洲农业场景开展农机本土化,推动对非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记者了解到,为深入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近启动了《中国农机出口企业精选与采购指南》制作及专项外宣活动。《指南》将系统性、专业化地展示我国农机企业的核心产品、技术优势与制造能力。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表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双循环”,是农机行业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必由之。扩大出口有利于解决包括拖拉机、粮食作物收获机等传统细分行业在内的产能过剩难点,过剩产能,还有利于解决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难题,在做好自主创新的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更值得关注的是出口结构的持续优化。农机360网根据海关数据分析认为,2019-2024年间农机出口迈向高端化,5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出口占比从9.3%提升至23.8%,100马力以上产品出口量增长294.6%,这标志着我国拖拉机产品正稳步向高端化迈进。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行政热线?。

  再次,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农机产品的技术门槛,美国的EPA标准、欧五排放标准以及欧盟CE认证中对碳排放、噪音等指标的严格,使得我国部分农机产品因技术难以进入这些市场。即使通过技术改进达到标准,也会因成本增加而失去价格优势。此外,一些国家实施的本土化政策,如对化率达标的产品给予补贴、征收高额报废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了我国农机产品的进口。

  其次,产品技术升级是基础。2004年农机补贴政策推动下,拖拉机马力提升至260马力,动力换挡、CVT等技术落地,国三、国四排放逐步接轨国际,且产品适配各地农艺,适应性与可靠性显著提升。

  首先是国家“走出去”战略,尤其面向“一带一”国家布局成效显著。沿线农业国需求迫切,叠加出口退税、信用保险及海外展会支持,企业拓市信心大增,直接拉动出口总量上升。

  湖南省上半年农机出口总值达4.2亿元,同比增长109.5%,对出口1.1亿元成为亮点。其中,长沙市出口增长241.4%,机动割草机、烟草加工机械等特品类出口增幅超10倍。

  其次,出口市场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主要依赖“一带一”国家,对发达国家市场的渗透不足铡草机。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24年我国拖拉机对“一带一”国家的出口占比高达83%。在地区分布上,占41.4%、欧洲占29.7%,而对洲的出口占比仅为0.7%。这种市场结构使得我国农机出口易受单一区域市场波动的影响。从产品竞争力角度来看,我国中小型拖拉机在技术和制造工艺上与等国家的企业存在差距。大马力农机产品则在核心技术、可靠性等方面落后于美国、欧洲等国家的企业,导致在发达国家市场难以打开局面。

  相关专家表示,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国内收获机械技术升级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也与国际市场供给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而拖拉机的进口数据降幅更为显著,6月进口数量仅13辆,同比下降91.9%,进口金额1568万元,同比下降88.3%。1-6月累计进口金额2.3亿元,同比下降64.3%。显然,拖拉机在性能、价格与适应性上的综合优势,已对进口高端产品形成了有效替代。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表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双循环”,是农机行业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必由之。

  一拖股份已形成俄语区、南美、东南亚、中东欧及非洲五个重点出口区域,2025年一季度出口销量同比增长约22%。据了解,公司后续将持续深耕重点国家和地区,加强销售渠道建设,加快出口产品的研发和适应性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许国明,一是深化与“一带一”共建国家的合作,通过在当地设立工厂或合资企业,建立“一国一策”的产品体系、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实施本土化生产和运营,既能降低贸易壁垒的影响,又能快速响应当地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我国农业机械进出口现状呈现出显著的结构分化特征,进口与出口的表现大相径庭,各自的增长动能也有所不同。

  同时,高端产品出口匮乏的问题突出。目前,我国200马力以上拖拉机的出口量仅占拖拉机出口总量的2%,而进口的大型农机中250马力以上的占比超过90%。大农机在设计加速海外布局 我国、材料选择、核心元器件质量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与进口产品存在明显差距,导致大型高端智能农机的出口数量较少,难以参与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

  最后,出口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不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通过组装的方式生产劣质拖拉机,以低价冲击国际市场。部分企业收购国内二手农机,仅进行简单的外观处理就出口,这些行为不仅了正常的出口秩序,引发不正当竞争,还严重损害了中国农机产品的国际声誉。

  中联重科将业务版图拓展至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一季度,其境外收入达65.68亿元,同比增长15.17%,境外营收占比攀升至54.20%。一季度,中联重科在英国、、韩国、土耳其、秘鲁等国家新增投运超30个网点、12个服务备件仓库。

  记者了解到,在全国农机出口呈现出增长的整体态势下,各地的实践与企业的积极作为也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区域在不断寻求突破,企业则以创新为驱动不断前行。

  许国明表示,我国农机出口近年来保持增长态势,为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在发展过程中农机新闻,仍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不足与困难,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对策加以破解,以推动农机出口实现质的飞跃。

  农机产品与当地农艺的融合程度不足,影响了市场拓展效果。我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农机产品多为中小马力机型,主要用于园艺领域的割草、碎木、铲雪等辅助性作业,与当地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核心需求匹配度较低。尽管目前中国农机与农业“走出去”项目已在东南亚农机最新、非洲等地落地,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但农机与当地农艺的深度融合仍需加强。

  潍柴雷沃海外业务同样成绩斐然。截至2025年6月,其产品已销往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分别为9.49亿元、12.57亿元和17.25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5.9%、8.6%和9.9%,海外收入占比逐年提升。按2024年拖拉机出口量计算,潍柴雷沃以1.4万台的销量排名第一。

  再次,企业加速海外布局,从单纯出口转向本土化运营。在重点市场设厂、建仓储,通过合资或独资完善销售服务网络,降低成本并提升响应速度,增强了客户认可度,为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针对国外市场以100马力以上机型为主、技术线以动力换挡和CVT为主的特点,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动力换挡、CVT及混动产品的量产,并通过国内市场的充分验证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适应性,逐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2025年上半年,中国农机贸易呈现“进口收缩、出口放量”的鲜明分化态势。海关数据显示,1-6月农业机械累计进口额17.83亿元,同比下降31.3%,拖拉机、收获机械等核心品类进口锐减,替代效应持续凸显。与之相对,出口总额达349.78亿元,同比劲增37.1%,5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出口占比提升至23.8%,高端化趋势显著。

  从地方到企业方面,浙江、湖南等省份出口增速领跑,一拖、潍柴雷沃等龙头加速全球布局。这一格局既折射出国内农机技术的突破,也着中国农机在全球市场竞合中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2023年全球拖拉机出口总额达到872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53.7%,较2022年初增长20.2%,全球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然而,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却相对有限,2023年中国拖拉机出口额为76亿美元,仅占全球总额的8.7%,在全球农机贸易中的话语权有待进一步提升。

  他认为,首先是出口数量在国内总量及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均处于较低水平。拿拖拉机行业来说,从国内产量与出口量的对比来看,2024年我国小型拖拉机产量为14.1万台,出口量达92164台,占产量的65.4%,出口表现相对亮眼。而大中拖的产量高达348730台,出口量却仅为64746台,占比仅18.6%,这一巨大差距表明大中拖的出口存在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国明分析认为,我国农机出口近年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方面驱动。

  与进口端的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口端表现强劲。具体到拖拉机领域,6月出口15627辆,同比增长8.7%,出口金额7.1亿元,同比增长9.2%。1-6月累计出口90056辆,金额4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和27%。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国明分析认为,我国农机出口近年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走出去”战略、产品技术升级、企业加速海外布局三方面驱动。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湘江农机http://www.xjnongji.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13786820880

扫一扫,关注我们